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食品生鲜 > 健康营养品  > 基础健康 >文章详情

云南到处都盛开着鲜花(不少人喜欢拿云南鲜花)

当下,山野城村间,百花盛开,玉兰、桃花、樱花、杜鹃、油菜花……这些千娇百媚、万紫千红的花卉轮番绽放,勾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的斑斓图景。面对此景,有人赏花拍照,有人采花入馔,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。

春日盛放的油菜花 ©图虫创意

春日盛放的油菜花 ©图虫创意

花,作为被子植物繁衍生息的器官,也是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集中的地方。近年,吃花的话题每到春天都会引发热议。从南到北,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吃花的习俗,趁着阳春烟景,跟随我们一同寻花吃花去。


「吃花历史上千年」

早在农耕文明还未出现前,靠采集为生的人们大概率是吃过花的,只不过有文字记载的证据需从商朝算起,《诗经·大雅》中的“周原膴(wǔ)膴,堇荼如饴”便是对食用木槿花的记录,还有善于烹饪的伊尹也开始用鲜花制作饮食。

雨后的木槿花 ©图虫创意

雨后的木槿花 ©图虫创意

到了战国时期,屈原的《招魂》《九歌》中也有与吃花的相关记录,“捣木兰以矫蕙兮”、“蕙肴蒸兮兰藉,奠桂酒兮椒浆”等。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花餐多与祭祀有关,同时并非人人可食。

汉代到隋唐前,鲜花作为食材的地位,在苗圃的发展下出现滑落,另一面则因颜值、香气被人们视为“仙药”,部分花卉被开发为药材,还成为某种意识符号的代表。

桂花酒 ©图虫创意

桂花酒 ©图虫创意

直到唐朝,吃花的行为渐渐盛行开来。主要原因是流行于宫廷中的花馔传到民间,一道因武则天而开创的“百花糕”(由各种花朵捣碎和米混合蒸制而成)算是一大代表。从饮品到食物,大家争相效仿,一时间让花餐成为一种风尚,由此流入市场,成为流行商品。

宋朝因为佛教文化曾兴起素食的浪潮,鲜花入菜的地位得到巩固。即便到由游牧民族统治的辽金时代,无论饮食受到怎样的冲击,花餐依然有一席之地。

《汉宫春晓图》局部 ©图源网络

《汉宫春晓图》局部 ©图源网络

明清时期,花卉饮食可谓达到巅峰,从宫廷到民间,无论是食用品种,还是文献数量,吃花已成为全民饮食日常,并不稀奇。

可见,当代人的吃花行为都是有据可考,有源可溯的。只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,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,饮食文化的迁移,科学技术的发展,花馔或多或少发生了流变。


「全国吃花大赏」

吃花的风潮尤以云南最盛,全省目前已知可食花类就多达120多种,四季皆有,几乎覆盖全国可食种类,难怪羡煞不少滇外人。由此,我们把云南作为吃花的主要叙事对象展开描写,其他地区为辅铺开,搜寻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可食花卉种类,可食部分以花蕊、花苞、花轴(含全花)为标准选取,时令上以春季为主,其他三季为辅,尽可能全面地描绘出一幅全国吃花地图送给大家。

全国不完全吃花指南 ©华夏风物

全国不完全吃花指南 ©华夏风物


云南地区

春来食花上百种

云南十八怪中有“四季鲜花开不败”的说法。这是因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,拥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,兼具低纬气候、季风气候、高原山地气候多样性的气候条件。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,很多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仍保留着吃野生蔬菜的风俗文化,因此,吃花对云南人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。但全省食花似乎藏着一条规律——吃花的热衷程度、丰富程度由滇南向滇东、滇北、滇西北逐渐递减。

生长在西双版纳的鸡蛋花,可食 ©图虫创意

生长在西双版纳的鸡蛋花,可食 ©图虫创意

滇南滇东南

对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玉溪、普洱、红河州、西双版纳州来说,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些地区全年温暖湿润,生物多样性在瑰丽呈现。

版纳地区,常见的食花品种包括但不限于芭蕉花、密蒙花、鸡蛋花。芭蕉花是傣族人的美味,一般等到雌花不再生育后便采摘食用, 去老皮取嫩芯,凉拌、清炒或炖汤,口感肥厚有嚼劲,还有知名产品——红烧肉煮芭蕉花罐头。

芭蕉花 ©华夏风物

芭蕉花 ©华夏风物

密蒙花一般被当地人称为染饭花,因为花序晒干后泡水可作天然食品染料,滇南地区中的傣族、景颇族、佤族等少数民族都会用它来染色糯米饭食用。与佛教有些渊源的鸡蛋花则是典型热带花卉,是夹竹桃科植物,一般吃花瓣,裹蛋液油炸食用。

属马钱科的密蒙花 ©图源网络

属马钱科的密蒙花 ©图源网络

奔向500多公里外的红河州首府蒙自,除了过桥米线中时常能看到的菊花花瓣外,这里还有石榴花、棕树花、苦刺花等能吃。这三种花都是春天开放,吃前都需要焯水并浸泡至少1天,都以搭配不同食材炒着吃为主。

炒石榴花 ©图源网络

炒石榴花 ©图源网络

作为盛产石榴的蒙自,当地人连花也不想浪费。每年清明前后,雄花凋落,人们便采集脱落的花萼作为食材享用。宋朝的黄庭坚就已经在吃的棕树花,主要是以未开放的花苞(去除佛焰苞后)为食材,由于状貌呈细密颗粒状,也被称为棕苞米、棕苞,口感脆嫩。腾冲人则炖煮食用。

棕榈科棕树花 ©图虫创意

棕榈科棕树花 ©图虫创意

苦刺花颜值不低,花期长,是蝶形花科植物,花苞肥美软嫩,是不少人即便它苦也喜爱吃的原因之一。如今,在建水、弥勒都已规模化种植满足人们需求。

蚕豆米炒苦刺花 ©图源网络

蚕豆米炒苦刺花 ©图源网络

隔壁的文山州,当地的三七可是全国知名特产,当然它的花也被当地人拿来享用,微苦的鲜花花序通常用来与肉片同炒或直接煲汤。另外,阳荷,也是文山人的野趣美味,尤以西畴县最有名,凉拌或清炒都可。

阳荷,姜科植物 ©图源网络

阳荷,姜科植物 ©图源网络

向省城昆明的方向靠近,在坐拥抚仙湖的玉溪,茉莉花、苦藤花是春日餐桌的芳香点缀。或许大部分都已知茉莉花炒蛋的美味,苦藤花则鲜为人知。这种花在夜间会有清香,味道十分苦涩,因此也叫假夜来香、苦凉菜。当地人一般用鸡蛋炒食、凉拌或煮汤。

苦藤花,萝藦科 ©图虫创意

苦藤花,萝藦科 ©图虫创意


滇中滇东

“春城”昆明,冬暖夏凉,四季常青,这里除了当地人吃的花卉外,还汇聚了省内各地的花卉品种,或许去一趟篆新农贸市场就能收获不少。

玫瑰花酱馅料的鲜花饼 ©图虫创意

玫瑰花酱馅料的鲜花饼 ©图虫创意

最熟悉的或许就是玫瑰花,鲜花饼内馅的主要食材,玫瑰其实是中国原产,但可食用品种则是明朝从西亚传入,同时期《遵生八笺》中也出现了入馔的记录。如今在云南安宁的八街已成规模化种植生产,用途多样。

马桑花和金雀花 ©图虫创意

马桑花和金雀花 ©图虫创意

此外,昆明人这一季还爱吃棠梨花、金雀花,少数人独爱马桑花和奶浆花。棠梨花古称楟花,楟为紫铜色的酸甜野梨,与普通梨同期生发,棠梨花以花苞为食材,凉拌或炝炒,脆嫩爽口。长得像小鸟的金雀花算是一年中开花较早的花种,还有白色、粉色,市场常见为黄色,同样以花苞为主食用,用鸡蛋炒食算是家常标配。

略带苦味的奶浆花 ©图虫创意

略带苦味的奶浆花 ©图虫创意

带有清凉感的马桑花是桑科植物,可谓“人蚕共食”,在桑葚长出前,人们也要享用它的花序花轴,通常焯水后炒食。与苦藤花同科的奶浆花,学名苦绳,其实很多地方都有,但对生活在昆明团结乡的白族人来说,春天采下花序和嫩叶,焯水后煮粥或炒食是旧时习惯。

新鲜核桃花 ©图虫创意

新鲜核桃花 ©图虫创意

距离昆明仅2小时车程的楚雄,除了多地都食用的天南星科芋头花外,当属核桃花和洛神花较有特色。核桃花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十分陌生,因为花形为条状,又叫长寿菜,每年春天开花,主要采集雄花,吃花序花轴部分,吃前除须,晒干还能当干野菜存储使用,四川江油也有食用习惯,通常凉拌和炒食。

洛神花,学名玫瑰茄 ©华夏风物

洛神花,学名玫瑰茄 ©华夏风物

洛神花则常见于饮品中,原产自非洲,国内广东、闽台地区也有,但楚雄武定县因地处干热河谷区而发展成规模化种植,每年10月份采集花苞后用萼片制成果酱、蜜饯或干货食、饮用。

凉拌油菜花 ©图源网络

凉拌油菜花 ©图源网络

春季赏花大赛里油菜花算是举足轻重的流量型选手。位于云南东部曲靖下的罗平县,每年春天都是赏油菜花的热门景点。作为与菜心、芥菜同为十字花科的油菜花,耀眼的小黄花和嫩茎叶在观赏后也难逃被洗净切段炒食的“厄运”。


滇西滇西南

位于云南西部的大理,长期以来享受着游客众星捧月般的待遇。这里的吃喝也极具民族和地理环境区域特色。首当其冲的代表当然得派出“水性杨花”,学名海菜花。早在清朝年间就有记载(吴其浚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海菜花对水体质量的感知十分敏感,可谓是飘荡中的水质检测仪,早年昆明的滇池也有此植物,但水体被污染后它也就消失了。春末夏初是它开花的时节,白色小花纯洁可爱,当地人一般从水里捞起后食用花薹、嫩叶部分,炒、汆、烩、煮均可,口感黏滑脆嫩。

“水性杨花”,水鳖科植物 ©图虫创意

“水性杨花”,水鳖科植物 ©图虫创意

此外,大理人还吃大白花杜鹃和木槿花。前者分布云南多地,但此品种更具可食性,淡淡香味藏于花体,采摘去蕊后食花冠、花蕾,但吃前须焯水,煮汤算是当地代表菜。后者则普遍可见,颜色多样吃法也多,汤羹、摊饼、炝炒……口感滑嫩松脆,留香齿颊。

大白花杜鹃 ©图源网络

大白花杜鹃 ©图源网络

往西,坐拥丰富地热资源的腾冲,松花和山茶花是代表花卉。松花早在南宋就被当时的“吃货”林洪收录到《山家清供》中,这种3月主要长在马尾松枝前段的花朵,稍有微风就飘起黄色烟雾,但这“烟雾”是食材,应季采摘,晒干后可取得黄色花粉,腾冲人一般用来制成松花糕,此物江南地区也有身影。山茶花,除滇中高原外也生长于云南西部山地中,在腾冲,通常取花瓣洗净后炒食,清香适口。

腾冲点心——松花糕 ©图源网络

腾冲点心——松花糕 ©图源网络

向南进入德宏州,属苏木科的白花羊蹄甲算是当地食花代表,玉荷花、大白花也是它姓名,它的吃法通常为与鸡蛋同炒,或用蚕豆煮汤。现今多地菜市场可见,基本是焯过后以被捏成球状的形态出现。

苏木科白花羊蹄甲 ©️图虫创意

苏木科白花羊蹄甲 ©️图虫创意


其他地区

红黄蓝紫缤纷芳餐

云南人的花餐虽然丰富多彩,但吃花并非云南人独有,其他地区同样保留着自古以来的花餐习俗,有的甚至独具特色,与众不同。

韭花酱制作中 ©图源网络

韭花酱制作中 ©图源网络

北方地区的餐食时常受到南方人吐槽,但北方人也有绚烂的吃花习俗。在北京、内蒙古、山东和东北部分地区,都有吃韭菜花的习惯——在韭菜花欲开未开时摘下它的伞型花序,制成乌青色的韭花酱,并通常与涮羊肉的麻酱搭配食用,吃起来咸香可口。而且据说这个吃法与唐昭宗时期的杨凝式颇有关系,从他的《韭花帖》中可见端倪。

4月的北京群花绽放,其中,一串串颜值颇高的紫藤花,从高濂的《遵生八笺·饮馔服食笺》中可以发现,此花曾被作馅料制成藤萝饼,如今也有保留,只是很少见了。

清洗紫藤花 ©图源网络

清洗紫藤花 ©图源网络

相似形态的白色洋槐花,花朵大,花瓣肥,看似可食性很高。在江苏苏州,每年4、5月,正是当地人吃洋槐花的时节,与国槐不同,这个品种原产于北美,十八世纪才传入中国,十九世纪才普遍种植,因此吃花史不算长,但吃花方式可谓丰富,槐花麦饭、槐花包子、饺子、炒鸡蛋、摊饼等等。

洋槐花,别名刺槐 ©华夏风物

洋槐花,别名刺槐 ©华夏风物

既然说到江苏人吃花,自然绕不过金秋时节的桂花。当满觉陇香气袭人时,正是当地人采摘它的时节,桂花蜜、桂花糖,配汤圆、猪油糕、赤豆汤等等,都是不错的滋味。

桂花鸡头米 ©图虫创意

桂花鸡头米 ©图虫创意

位于中原的河南,昔日的神都洛阳,因为武则天的关系使得满城尽是牡丹香,这绚烂花朵,当地人通常会赶在4、5月的盛花期前,取粉白色品种的花苞,然后煮汤或炒食,吃起来微苦

牡丹花,芍药科 ©图虫创意

牡丹花,芍药科 ©图虫创意

洛阳以南的南阳南召县,这里据说是望春玉兰的原产地,当地辛夷(玉兰制成药材后的名字)算是名产。这里玉兰花的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,开春时,取花瓣油炸或熘肉片、蒸肉饼、蒸花糕算是特有吃法。但苏州也吃。

玉兰花 ©图源网络

玉兰花 ©图源网络

花城广州,火红色的木棉花3月如期开放。当地人通常捡拾掉落的花朵,连同花瓣一起煲汤喝。西南地区则叫它攀枝花,吃法大不同,云南人和四川人都是只取花蕊部分,焯水浸泡后炒食。

广州市花木棉花 ©华夏风物

广州市花木棉花 ©华夏风物

紧邻广州的美食之都顺德,人们会吃长得像蝴蝶的姜花,此花有香气,花序花瓣柔嫩,通常采摘后炒蛋或用上汤的方式烹饪。台湾新竹县的人也爱吃,姜花饭、姜花汤可不输“老广”。

用姜花点缀同食 ©图源网络

用姜花点缀同食 ©图源网络

湖南衡阳的祁东县,黄花菜是当地名产,通常5月采收后制成干货销售全国,四喜烤麸中常见其身影。湖北洪湖和山东济南的人则会采食荷花,油炸食用的方法可是曾经慈禧喜欢的小零食。

新鲜百合科黄花菜,又叫萱花 ©图虫创意

新鲜百合科黄花菜,又叫萱花 ©图虫创意

此外,江西遂川人的丝瓜花,吃法与云南人大同小异,取雄花油炸或炖汤樟树人的面拖油炸栀子花,古称“薝卜煎”(《山家清供》有记载),可甜可咸。安徽霍山的铁皮石斛花,养生人群的偏爱,全花可食,蒸蛋、煮汤均可。广西贺州的南瓜花,雄花去蕊油炸食用,香脆可口。贵州独山人的“素臭酸”,取材凤仙花发酵而成,风味独特……

南瓜花 ©图虫创意

南瓜花 ©图虫创意

当然,不管是云南省,还是云南以外的其他地区,可食花卉的品种和饮食习俗远不止于此,因为行文篇幅有限,所以只能展示一些比较有趣或有代表性的花卉品种。如果你还吃过更多的花餐,欢迎留言分享。

芬芳绚烂的花卉,在不同的时节如期绽放。它们被作为食材入馔的风俗延续至今,在流转的时光中,凭借各自的芳香和美颜,抚慰着人们的内心和舌尖,让野趣和风雅并行存世,带给今人更多的新奇和格调。


搜搜茶资讯中心,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,集中报道新品发布、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,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。
已赞+1 已有人赞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