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图书音像 > 音像制品  > 音乐 >文章详情

人到中年,人生半坡(人到中年人生半坡的意思)

首先,写在前面

“除了变化,没有什么是不变的”。和同事聊天时,他不禁有这样的感慨。

同事入职比我晚14天。2016年我们都加入了同一家公司。当时的公司精神似乎还在眼前。当时公司招聘了很多新员工,涵盖销售、售前支持、售后支持、营销等部门。作为售前支持,我们一度很忙。一个人可能需要支持几个销售人员,阅读招标文件,准备招标文件等。有时候项目比较急,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,会和销售人员四处奔波,给客户讲解技术方案。那时候工作还挺充实的,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公司不再需要我了。

“可能是环境舒服久了,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,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警惕。”他说。“最近两年以来,公司的业务明显下滑,但在那个时候,它并没有将裁员这种事情与自己联系在一起。直到这一天真的发生。”和我一样,他也是80后。他比我大一点,已经超过了“职场死亡门”的35岁。他步入中年,上有老,下有小,背上还有房贷。努力在这个城市生存。

迎着朝阳早起出差的打工人

迎着朝阳早起出差的打工人

35岁以上劳动者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下降非常明显。首先,因为在行业里待的时间比较长,换到其他行业相对比较难。投简历到行业内的公司,可以很快收到面试邀请,但是到了薪资,往往就没有下文了...再加上年龄因素,往往是面试一结束就石沉大海...北漂的另一个沉重压力来自于社保缴纳。在北京打拼多年,看到自己渐渐有了买房买车甚至积分落户的资格。但是,如果社会保障被切断,这一切就被清除了。所以工人被推开,停下来休息是一种奢侈。

夜幕下匆匆而行的打工人

夜幕下匆匆而行的打工人

同事经过十几轮面试,最后去了行业内的另一家公司,工资勉强和现在持平,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工作节奏会快很多,工作压力也会大很多。人生过半,钱少事多。这似乎是工作的中年人不可避免的命运。

身边发生的事情给我敲响了警钟。我看到了职场透明的“玻璃天花板”,看到了事务所裁撤业务的决定,看到了劳动者的卑微和艰辛。最近,我也在看一些书来整理思绪,思考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。让我告诉你我的一些想法,看看你是否和我一样。

第二,认清世界,认识自己。

不知道这些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我个人的一个感受是,一直很忙,但是一直攒不到钱。我想到的词是“穷且忙”。我隐约记得有这么一本书,就找来看了。但是,《穷忙》这本书严格来说并不是对我这样一个工作的人的工作状态的描述。《忙着变穷》是一本描述美国社会问题的书。在这本书里,你可以看到美国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。

《穷忙》

《穷忙》

《穷忙》的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大卫·希普勒。他的书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美国人。他们足够努力,却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依然贫穷。他描述的是一群“厌倦了希望,实现了梦想”的人。他采访了很多人,包括在日托中心工作却无法照顾孩子的克里斯蒂,因贫困而出现牙齿问题又无法获得更体面工作的卡罗琳,努力工作却无法获得公平待遇的康德拉等等。这些人是“穷忙族”的典型代表。他们努力工作,却无法摆脱贫困。

事实上,《穷忙》一书中揭示的美国的社会现象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存在。“很多人还在吃不饱和食物和饿死的状态之间徘徊。与过去相比,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善。当国家经济衰退时,他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。”这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。其实所谓的“富人”,他们的生活容错率会比穷人高很多,也就是说当他们的生活发生一些不好的变化时,他们的生活不会陷入绝望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,这个“容错率”其实很重要。“容错”的人生,就是我们不会轻易被生活压垮,不会因为短暂的艰难而陷入长期的绝望。

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和《穷忙》这本书里描述的美国底层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。我们工作并出售我们的劳动力以换取报酬。环境好的时候当然会满足,但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,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。

从《穷忙》中的例子出发,继续探索贫穷的真相。我读过这本书《贫困的本质》。这本书出版的比较早,现在在售的大部分都是再版。这本书被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评选为2011年高盛最佳商业书籍。

《贫穷的本质》

《贫穷的本质》

《贫困的本质》展示了大量来自贫困人口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的数据。从数据上看,穷人似乎更能“活在当下”。从长远来看,他们没有把钱花在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上,而是花在一些非必需品上,如电视机、录像机或婚礼、葬礼和其他仪式上。这本书描述了这些穷人的生活状况,并阐述了他们为摆脱这一切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。

事实上,书中表达的观点在中国社会也大量存在。“受人尊敬,受苦受难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我们可以看到,很多贫困地区农村人的结婚成本甚至比很多城市都要高。穷人的“短视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。而这一切,是“游戏中”的穷人很难意识到的,或者说,意识到了也很难改变。

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,很多时候,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是有偏差的,或者说是不准确的。在《我从未奢望用理工科思维去理解世界》这本书里,感性的东西都是通过理工科思维来解读的,比如行为经济学、认知心理学、社会学、统计物理等诸多学科。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,你以为是“真理”,其实是“谬误”。

《万万没想到》

《万万没想到》

《我从没奢望用理工科思维去理解世界》这本书里有很多我们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例子。比如文中提到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。这里用,那里用不了。为什么在广告中用美女?因为美女,哪怕只是美女的照片,都会降低一个男人的意志力。善于自我控制的人能够为了长期的计划而抵制短期的诱惑,例如,他们为了一个月后得到150美元而放弃了眼前令人渴望的100美元。然而,一项实验发现,在做出这一选择之前,如果给受试者看一些名车或漂亮异性的图片,他们的意志力会被削弱。最明显的效果是美女照片:之前选择等待150美元支票的男性受试者在看过美女照片后选择了100美元支票。所谓多个朋友,多条路,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更容易给这条路呢?这些整天和你混在一起的人很可能一事无成。只有“弱关系”的人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。书中有很多这样的生活例子。用理工科的思维去解构世界,确实会发现很多不同。

这本书其实对我帮助很大。让我注意到了一些事情背后的真实逻辑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理工男,其实很多时候我看问题的时候,并没有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。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,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。

人类的思维其实很有趣。凭直觉做一些决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部分。有时候,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。《思考,快与慢》这本书描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时,这两部分思维是如何分别工作的,以及大脑的局限性、自我体验和自我记忆等等。

《思考,快与慢》

《思考,快与慢》

《思考,快与慢》被《纽约时报》评为2011年十大图书之一。新书上市的地方,已经连续20多周位列亚马逊和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前20名。在本书中,定义了大脑的两个系统,系统1和系统2。系统1可以被称为直觉或膝跳反应,而系统2是当你需要花费精力去处理某件事情时大脑的活动。在这本书里,我们讲了为什么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,会忽略周围的一些其他事情,并解释了惯性思维、延迟满足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等等。书中有大量相关的实验和案例来描述具体的观点,读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。

知道了大脑判断和决定的原理,我们就可以好好审视自己所做的决定。系统1和系统2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相辅相成的,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。系统1提供的是基于历史经验的膝跳反应,系统2是经过分析思考后的反应。我们需要在生活的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反应。

第三,循序渐进,至千里。

上面介绍的书基本停留在认知层面,帮助我们“知其然,而后知其所以然”。那么有没有什么书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给我们一些指导呢?我还看了《本质主义》这本书,真的对我很有帮助。

《精要主义》

《精要主义》

《本质主义》这本书有很多精辟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。书中介绍了本质主义的生活法则,只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,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,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等。通过书中的鲜明对比,让我们知道平日里我们是如何把工作和生活变成毫无意义的忙碌的。还就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。

四。摘要

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当然,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。似乎很多中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“人生半途而废,钱少物多”。当家庭、工作、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,你需要足够坚强,足够清醒。毕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都得靠自己去克服。

搜搜茶资讯中心,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,集中报道新品发布、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,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。
已赞+1 已有人赞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