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图书音像 > 音像制品  > 音乐 >文章详情

松下幸之助第四篇读后感(10分钟读懂松下幸之助书籍)

核心理念:

《好的判断》是我最近看的松下幸之助系列的第四本书。不同于以往那种只谈理论性事情的写作风格,这本书更多的是记录作者从创业之初到事业最终成功的个人经历。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,说明了自己的观点:做决策的人要勇于决策。

以及方法论和精神的指导思想。和往常一样,作者在之前的基础书里已经充分提到了,比如做决策要远离私心,不局限于常识和头脑风暴。所以在这本书里,作者不再讲推理和方法论,而是一个个讲故事。在我看来,这些故事也能反映出作者在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,处理问题时思维的微妙变化。

图书介绍:

这本书从决策的方法开始,然后总结了几个需要决策的场景。在每一个场景中,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来表达不同的观点,或者是决策的方式,或者是决策的重要性。但正如作者在第一章所说,做决定不是最终目的,而是开始。做了决定之后,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决定,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。

思维导图

思维导图

书中提到了很多案例。下面是几个我个人认为印象相当深刻的小故事:

创业-创业:

据作者称,他创业的决定既快又慢。慢是因为他早就有这个想法,只是没有付诸行动;快的是,他尝试辞职后,很快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业中。笔者决定创业的原因有三:一是对自己的员工生涯不满。从需求理论来看,作者当时在企业中的职位已经满足了他的生活需求,但还不能满足他的自我实现需求;第二,父亲的一句忠告,“做生意成家才是你的正道”;第三,作者已经对未来要销售的产品进行了规划和设计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其实这个决定已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做出了。

犹豫与信念——超级干电池:

有意思的是,你认为很正常的事情,往往是反过来的。你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事,有时会发生。当松下想引进美国技术以提高干电池的质量时,他们自己的工程师建议我们应该在国内开发自己的产品。但当时作者认为自己开发还是太难了,坚持要和美方谈判。当一切进展顺利时,美方的要价成了最后一个堵点——价格太高。最终,与美国的谈判失败了,松下自己的工程师最终承担起了自我开发的责任。承认你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,这可能并不容易。

正确的方式——第一次买车:

二战后,日本经济萧条,消费低迷。这时,政府继续采取财政紧缩政策。笔者认为这样的政策进一步抑制了消费,所以不能振兴生产,提振经济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他能做什么?正好有个汽车销售公司卖车给他。那时候,对于普通人来说,汽车简直就是最高的奢侈品。但是,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所以他进行了这种奢侈的消费。他认为,只有刺激消费,才能刺激生产,促进经济发展。所以,他率先做出了这个“奢侈品购买”的决定,尽管国家实施了紧缩政策。事实上,当时因为大环境的原因,车的价格其实已经降了不少,笔者觉得很划算。

心的追求——收购工厂:

作为收购方,通常是强势的,尤其是在被收购目标面临破产的时候。不管其资产的实际价值如何,最重要的是完成收购,满足持续经营的条件,否则一切都白费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以相当优惠的价格中标,一般是收购方的最佳选择吗?笔者不这么认为。他决定采取充分尊重目标方的方式,根据其实际价值进行收购。因为笔者认为,收购之后,大家是一个集体,是合作者,所以和谐共赢的做法更合适。

善用人才——实施五天工作制;

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他当年进行的一项五年计划,其中一项就是告诉员工,我们公司五年后将实行五天工作制。在当时的日本,没有企业采用五天工作制。然而,在当时的欧美,这一制度被广泛实施。之所以有望采用这一制度,是因为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重返国际市场,日本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。员工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,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弱势。五天工作制一方面可以倒逼员工提高工作效率,另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在高强度工作后得到充分的休息。因此,作者做出了这个决定。

总的来说,作者的书是通过大量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。这些故事不是道听途说,而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。以经历者的视角讲述故事,让故事更有参考性,同时也能引发更多思考,包括作者自己的思考。看了作者的其他理论论述,应该更容易接受这本书。

搜搜茶资讯中心,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,集中报道新品发布、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,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。
已赞+1 已有人赞过